不能沒有你——關於特殊生班級融合的一些想法—王意中臨床心理師

不能沒有你——關於特殊生班級融合的一些想法
王意中臨床心理師
「融合很好說,融合不好做。但融合卻一定需要做。」這是我常常在說的一句話。面對特殊需求孩子,友善的校園,莫過於對這些天使的身心特質有著一份想要了解與認識他們的心意。同時,知悉他們需求的特殊性,給予接納及所需要的協助與融入。

當然,在這樣友善氛圍的校園裡,天使們依然能夠感受到身為「一個人」的尊重。

沒錯,現在的孩子不容易教。而面對特殊需求的孩子來說,班級老師更是需要多出許多時間與心力來了解、相處與協助孩子的班級融入。這一點,當然讓老師很難繼續維持在舒適圈裡。

在校園服務過程中,其實自己很怕聽到一些話。例如「我們班上孩子那麼多,我哪有時間去了解他?處理他的問題?」「他在班上根本聽不懂,留在原班只是浪費時間?」「對於班上的孩子,我一定是一視同仁,這樣才符合公平原則。」這些話,乍聽之下,似乎言之成理。但稍微深思之後,反而讓自己全身冒了許多冷汗。

沒錯,在現實的教學現場。這些話,的確是許多第一線普通班老師的感受。特別是當導師或科任老師認為特殊生與自己沒有關係,這是資源班老師與輔導室該做的事。這種「保持距離」的反應更是強烈。

這些年,在自己每年兩百多場的各式演講中,只要是關於特教研習部分。在我心裡其實一直有項任務——就是讓學校的老師們,和這些特殊需求孩子之間產生「關係」。因為,有了「關係」,老師才會在意,才會激起一些想要認識這些特殊需求孩子的漣漪。甚至於,燃起想要協助他們融入班上情境的動力。

當然,班上有特殊需求孩子的老師是需要支持,是需要適時予以協助。在面對班上一般生與特殊生的相處,特殊生在班上因為各種學習、情緒、行為、人際、適應等狀況,及其他一般生家長與特殊生家長的要求與期待,往往讓身處第一線的老師們,在精神上、心力上、時間上、教學上、班級經營上,更是得加倍的付出,甚至於身心俱疲。

「融合很好說,融合不好做。但融合卻一定需要做。」

我很不希望看見班級老師在缺乏支持與奧援下,被迫選擇放棄「融合」的努力。這對親、師、生三者都是一種受傷。

特殊需求學生的融合,絕對不是班級導師一個人的事。面對這件一定要做的「融合」的事,我想,校園裡最熟悉特殊孩子的資源班老師、巡迴輔導老師、與孩子相處時間最為長久的家長、學校的輔導諮商人員及相關專業團隊,例如物理治療師、職能治療師、語言治療師、臨床心理師、社工師等的專業奧援與介入。彼此都是協助孩子融合的好幫手。

讓我們和孩子彼此「有關係」,在「融合」這件事情上,一起努力。

轉載自王意中心理師日誌    http://cht.tw/x/u0pb9